凯发国际“小车间”搭建就业“大舞台”我市19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2295人就业3月4日,安宁海祥劳保有限公司易门手套加工扶贫车间内,1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加工手套。“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有时间我就来,时间自由安排,家里的老人也照顾到了。”下岗工人吴建芸说。2019年,我市鼓励各县区大力扶持发展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9个,吸纳就业2295人。
今年48岁的吴建芸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吴建芸家住龙泉街道方屯社区,社区里有几个姐妹都是去年参加免费培训后在车间或是家里加工手套。只要参加过培训,公司就免费提供缝纫机和加工材料让参训者带回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加工手套,计件付报酬。现在吴建芸一天能做100双手套凯发国际,一个月有2千元左右的收入。“我2010年下岗后就一直呆在家里,现在年龄大了,也没有什么技能,现在这个工作很适合我。”吴建芸对现在的工作和收入很是满意。
在铜厂乡里士村委会,扶贫车间编织着致富梦,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村民们在家充分利用农闲和早晚时间加工手套凯发国际,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易门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朱虹介绍,紧扣脱贫攻坚主线,易门县立足资源和优势,依托扶贫车间,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好资金支持、技能培训、政策帮扶三位一体就业扶贫“组合拳”,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易门特色的就业扶贫新路子。2019年,累计培训群众500余人,发放手套加工设备305台,吸纳305人就业,加工手套111万双(其中,培训合格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人,领取设备47台),群众实现劳务收入55.5万元凯发国际。
据了解,2019年8月,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对获得审核认定的8户就业扶贫车间进行授牌。鼓励各县区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建设“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产业基地式、互联网+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及乡村旅游式”等多种类型的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涉及水果种植、花卉种植、建筑材料、手套劳保等产业的就业扶贫车间19个,吸纳就业2295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97人,兑现补贴9.2万元。(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