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登录vip入口公司级安全培训教材汇编2(可编辑)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由八届全国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劳动法》对保障安全生产、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健康、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做了强制规范,简述如下:1、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2、规定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3、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所谓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对于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规定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既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义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5、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的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1、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5、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1.4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我国劳动保护的重要方针政策有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要求一切生产部门和企业必须树立对劳动者高度负责的根本态度,坚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建设;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首先处理好安全问题,再继续生产;绝不允许以无谓的牺牲去换取“生产成果”。预防为主,就是要求尊重安全生产科学规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对生产系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预测和预防,争取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最佳效果。安全第一指明了劳动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预防为主则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战略原则。2、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3、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
2、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做好各项纪录,交须交接安全情况,者要为者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条件。
3、认真学习并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知识,认真进行巡回检查,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及时如实向上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2.1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电对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但如果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保证用电安全的基本措施,正常工作下的用电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l、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的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基本要素。2、屏护和间距从防止触电的角度考虑,屏护和间距同绝缘一样是防止直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除防止电击外,屏护和间距还有防止短路、防止火灾和便于安全操作的作用。 屏护是采用遮拦、隔板、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开来,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 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3、保护接地与接零 在我们日常生产车间安装的各种用电设备或金属构件、金属遮拦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设备的外壳或金属物是不带电的,当用电设备万一发生“碰壳”故障,或这些金属构件碰到了电源线,操作工人及附近的人就会因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而触电,并导致设备损坏,接地与接零的目的就是万一发生这种故障时能自动地把碰壳设备电源切断或把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它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主要用于防止由于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引起的单相触电事故,也用于因漏电引起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以及用于检测或切除各种一相接地故障,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种保护装置。
为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漏电保护装置宜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的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与动作时间的乘积不超过30毫安/秒。
漏电保护装置是作为附加保护装置,即使安装了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不得取消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原有防护措施。
对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应注意检查和维护,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其动作的可靠性并保持清洁,连接应始终保护良好,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
我国规定的42、36、24、12、和6伏为安全电压的额定值。凡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均应采用42伏或是36伏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特别潮湿的环境所使用的照明及电动工具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水下作业应采用6伏安全电压。
2.2 电气防火防爆 电气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1、线路、设备过热引燃引爆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1)短路
造成短路的原因是多方面: , a、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能力,绝缘导线的绝缘体受到磨损破坏;
发生燃烧现象必须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如果没有可燃物质,燃烧就失去了基础;没有氧或氧化剂,就构不成燃烧反应;但是有了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若没有点火源把物质加热到燃点以上,燃烧反应就不能开始。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三种类型。 1、着火。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o 2、自燃。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会引起自燃。自燃现象又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加热自燃两种。 3、闪燃。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征之一。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汽足以与空气构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4 爆炸 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 1、物理性爆炸 如在工业生产中,氧气瓶内的气体受热升温,引起气体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极限时,既会发生爆炸。 2、化学性爆炸 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化学性爆炸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快速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正是由于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使其同时产生的气体具有高压,因而向空气释放能量产生爆破或冲击的作用。 化学性爆炸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a、简单分解的爆炸; b、气体混合物爆炸; c、可燃物质的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3.5 灭火 1、灭火的基本方法 a、冷却法 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燃烧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时,就会自动停止燃烧。 b、室息法
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质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c、隔离法 隔离法就是使可燃物与火源分开。 d、化学中断法 冷却、窒息、隔离灭火法,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不参与燃烧反应,属物理灭火方法,而化学中断法则是将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如使用1211、1201、1301灭火剂就是这种方法,但一定要将灭火剂准确地喷洒在燃烧区内,否则灭火效果不好。
水用于灭火中也有它的缺点:例如它具有导电能力,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与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钾、电石等;也不能扑救不溶于水,比重比水小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物质;也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储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一些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
由于泡沫比油类轻,对扑灭汽油、煤油、油漆等液体的火灾较为有效,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但不适用于电气、忌水性物品火灾的扑救。使用泡沫灭火器时,不要同时使用其他液体,否则会破坏泡沫而失去作用,同时,要从燃烧物的外缘逐渐向中间移动,否则因压力射在中间,易使油类等燃烧液体向四周扩散。提运泡沫灭火器时,灭火器筒盖向上不宜过度倾斜,以免两种液体混合。使用时,颠倒筒身筒盖朝下,药液由嘴喷出。
c、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将二氧化碳以液体的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机中,由于二氧化碳不导电,所以可用于扑灭电气设备的着火,对于不能用水救火的遇水燃烧物质,使用二氧化碳扑救也最为适宜。 d、1211灭火剂 1211灭火剂是一种液体气体灭火剂,它并兼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由于它具有灭火效率高、腐蚀性小、久储不变质等优点,它能适用于扑救油类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易燃液体、气体、电子计算机房、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火灾。但不适用于扑救金属钾、金属钠、乙炔等自己能供氧气的化学性活泼的金属,金属的氢化物和能自然分解的化学药品的火灾。(该灭火剂因污染环境经即将淘汰) e、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于它灭火后留有残渣,故不宜用于扑灭精密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火灾;它还有冷却性差的特点。 f、干粉贮压式灭火器 使用前,最好将灭火器上下倒动两次,以利更好地喷射,使用时将保险销拨出,压下上手把,灭火剂即从喷咀喷出,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注意不得倒置使用。
使用方法:取出面具,一手将口罩盖鼻部,另一手抓住头罩口后部,由头顶上方,向后下拉并迅速调正口罩、眼窗位置,搭上尼龙搭扣。
劳动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改善劳动环境,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合理使用劳动保护设施,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或控制在对人安全范围内。而作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更是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场所有那些职业危害因素,懂得如何使用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1、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在强热辐射不良气象条件下劳动通称高温作业。一般将室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上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中暑一般先发生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其症状是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脉搏过快、四肢无力、体温略升高,出现上述症状如能及时停止工作到阴凉处休息,并饮适量食盐饮料,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后就会症状消失恢复体力,可恢复工作。如高温作业时出现上述中暑症状发展很快,或因继续工作使症状加重,可能会致突然晕倒、皮肤无汗、体温升致40℃以上,发生热痉挛等,这就是重症中暑,出现中暑应立即停止工作到阴凉处休息,注意不要用大风扇正吹,如经休息症状无减轻则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2、噪音。声音产生于物体振动,声音的强弱一般用分贝值表示。分贝值越高,声音就越响。对一定强度的噪声有承受力,但如果噪音过高超过90db而又时间过长如连续几小时,那么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噪音的防护首先应从设备工艺和厂房布置上控制噪音的产生和扩散,工人如在高噪音环境下作业如高于90db就要佩戴耳塞或耳罩。 3、微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微波加热的应用近来发展较快,如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食品的加工、商店和家庭烹调等。 微波的防护措施有:
2)屏蔽辐射源,当设备本身不能限制微波辐射时,可用金属屏蔽罩或屏蔽室将微波辐射源包起来,利用金属对微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限制微波外泄漏。
3)合理配置工作位置,根据微波发射的特点,工作点应置于辐射强度最小部位,操作时,时间要短。远离辐射源、干燥箱的位置,2米以上在近距离位置。
4、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中产生的、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微粒,如煤粉、水泥粉、棉尘等。人如果长期在粉尘浓度较高的环境工作,通过呼吸会吸入粉尘,将会危害人身健康。
粉尘对的危害在于它的呼吸道的沉积,一般会引起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病变,以及局部刺激作用等,而防止粉尘的危害,及早预防最为重要。预防治理的措施主要有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减少粉尘产生;通风除尘和个人使用防护措施。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场所个人应使用过滤防尘口罩。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尘产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预护性辅助措施,对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以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头部防护:安全帽。 2、呼吸道防护:防尘口罩、防毒面具。 3、面部、眼部防护:护目镜、防护面罩。 4、听觉的防护:耳塞、耳罩。 5、手的防护:作用手套、焊接手套、电气用手套。 6、足部防护:安全鞋、绝缘鞋、防酸碱鞋、防滑鞋。 7、坠落防护类:高空安全带、电工工作带、安全网、安全绳。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尽量靠近火源,将喷嘴对准火源,然后紧握压把,用力下压,二氧化碳就会喷出。室外使用要注意站在火源的上风位。为使用二氧化碳迅速覆盖火源,操作时应从火焰侧面由上往下喷射。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使用前将筒体上下颠动几次,拔掉保险销,尽是靠近火源,将喷嘴对准火源,然后紧握压把,用力下压,干粉就会喷出。室外使用注意站在火源的上风位。操作时要对火焰根部平射(不要直接冲击液面)。由近而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让火焰窜回。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先要拉起进气杆,当压力表是显示压力升到0.7兆帕时,放下压杆,停止进气,接着扳动喷嘴板机开关,就会有干粉喷出。
使用时要有两人操作,将灭火器推至有利灭火位置,一个手持喷枪,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筒体倾倒,再将阀门旋转90℃角,即喷泡沫。
将消防水带从箱中取出,拇指及食指夹住水带的一端,用力沿地面抛向着火点,然后装上水枪。另一端装在消防栓上(须将消防栓侧盖打开),最后用扳手打开消防栓开关,水便通过水带射出。
①灭火器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尽量避免受阳光长期暴晒,表面应保持清洁无锈,漆层完好,喷嘴通畅(喷嘴最好用纸沾上润滑脂封好,以防杂物堵塞喷嘴,在使用时,将纸撕掉)。对于推车式灭火器,要保持阀门严密,开关灵活和胶管无严重折裂、老化现象,对于装有指示表的灭火器,当指针指向绿区为正常,指向红区表明气量不足,需要充气,指向黄区,说明药液(粉)不足或失效,应予更换。对于泡沫灭火器,每年换药一次。
消防栓开关和侧盖应保持旋开灵活、无渗漏,表面油漆无脱落,无锈蚀,消防栓半径一米内无杂物堆放。
水带:无破裂、接头完整、垫圈有效、平整盘卷存放在消防箱内,消防箱应保持干爽以防霉烂变质,箱内投放药片,以防虫蚁咬破水带。
无论心跳存在与否,若长期呼吸中止,可造成机体缺氧,时间稍长,便可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当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时,必须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工呼吸,保持继续不间断供氧。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以下三种:
让患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除去假牙,清除病人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位于患者一侧,用一只手将患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将其口唇撑开,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口用力吹气,可见到患者隆起,然后离开患者的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让其收缩自行呼出,然后作下一次吹气,直到恢复自主呼吸。吹气力度本适中,速度要均匀有规律,次数约16-18次/min、18-24次/ min儿童为宜。
患者因牙关紧闭或外伤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捏鼻改为捂口,对着鼻孔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稍长一些。
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当注意:a一定要捏(捂)住患者的鼻孔(嘴),防止空气从鼻孔(嘴)漏掉;b吹气时,施术者的嘴要完全封堵住患者的嘴(鼻),否则让空气从嘴(鼻)周围漏掉,人工呼吸就会失败;c吹气要快而有力,速度要均匀有规律,此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如果患者不鼓起来,就说明人工呼吸没有成功;d患者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不要一直吹下去;e对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中毒患者,不要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当因故不宜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可采用该方法。操作要领如下:使患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除去假牙,清除病人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位于患者头顶一侧,两手握住患者两手,交迭在胸前,然后握住两手向左右分开伸展1800。接触地面。速度与人工呼吸法速度相同,约为16-18次/min()、18-24次/ min(儿童)。
患者出现突然深度昏迷,颈动脉或股动脉缺口,瞳孔散大,脸色土灰色或发钳,呼吸停止或喘气等症状时,可认为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操作方法如下:
将患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患者一侧,面对患者,将右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端,避开剑突,左手掌交叉置于右手掌之上,双手肘关节伸直,上身前倾,以身体的重量垂直用力冲击下压胸骨下陷2-3cm,随后迅速将手腕放松,然后再挤压,直至患者自主心搏恢复。挤压速度与心律相近,每分钟约30-80次()、100-120次(儿童)。
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应注意:①不要按错位置;②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肋骨骨折;③患者自主收搏恢复后,应密切注意观察,以便心跳再次出现停止时能及时再次施术。
若患者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4次胸外心脏挤压,做1次人工呼吸。可一人急救,也可以由两人同时配合进行,但要注意挤压与吹气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
这是现场急救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关系下一步的急救处理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时还是抢救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