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小手套“掌”握大产业体育运动、劳动保护、医疗卫生、军事科技……不同类型的手套放在不同的展区,颜色各异、造型不同。即使同为滑雪手套,也会被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别。
8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山东省济宁市轻工纺织工业办公室和嘉祥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走基层,看纺织”中国针织万里行走进嘉祥活动,来到“中国手套名城”——山东省嘉祥县。
嘉祥目前拥有防寒、滑雪、打猎、射击、运动、针织等6大系列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及60余项专利产品,滑雪手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2.58%,国际市场份额占我国滑雪手套国际市场占有率的76.38%,是全国企业密集度最高、产量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现有自营出口权企业24家、自主品牌20多个,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嘉祥县疃里镇闫宾峰的手套加工厂内,大约170平方米的自家二层小楼里,有序摆放的40台机器前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工人正熟练地进行手套加工。除了工厂里的这40多台机器,闫宾峰还将30多台机器送到技术娴熟的村民家中,以便她们在家里加工。
1980年出生的闫宾峰志在创业,开办手套加工厂后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年产1万多打、20多万双手套的规模。
在嘉祥,像闫宾峰这样利用手套创业的人不在少数。目前,嘉祥县有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加工户500多户,年产手套600多万打,带动就业5万多人,加工户覆盖全县80%以上村居,形成了“总部经济+分厂+加工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辅料生产、设备供应等配套企业50多家,兴建了物流、商贸中介等服务企业10余家,打造出铺天盖地的创业带动发展格局。
宽敞的厂房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统一的着装,随处可见的“产品如人品”“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的标语横幅……在嘉祥的许多手套企业,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对质量的重视,成为嘉祥手套产业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套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将手套产业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切入点,为创业者打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标准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嘉祥县委柳景武说。着力推动手套企业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是嘉祥手套产业从制造向“质”造升级的重要“武器”。
2008年,由嘉祥县制定的滑雪手套标准,正式成为山东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不仅是嘉祥县手套产业的质量规范,也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的空白。在8月21日举行的第4届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年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嘉祥县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滑雪手套行业标准,这将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滑雪手套质量标准规范。
8月21日,随着嘉祥县副县长王从奇和英吉沙县副县长朱思文签署合作协议,山东省嘉祥县和新疆自治区英吉沙县新一轮的手套产业共建之路再次起航。
2014年6月,中兴手套集团与英吉沙县政府签订服装产业孵化园建设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5亿元,完全建成后可年产滑雪手套200多万打,年销售额8亿元,利税1.6亿元,实现就业3000人,预计5年可达到带动万人就业的目标。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中兴手套集团采取“总部示范工厂+卫星工厂”的发展模式,即在工业园区设立管理中心、裁剪中心、包装中心及物流中心,在县城设立总部工厂,在乡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仅仅2个月时间,第一批15万只手套产品就下线;“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英吉沙县城周边乡村建设了13个卫星工厂,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镇辐射传导的手套产业,吸纳农村就业人口2000多人。”嘉祥县手套行业协会会长、中兴手套集团董事长介绍说。
“英吉沙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中巴经济走廊廊桥的国内起点,嘉祥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引导手套产业在英吉沙布局发展,尤其是县内龙头企业中兴手套集团在该县的产业布局,对未来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进行产业转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嘉祥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王从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