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登录vip入口建筑工地留不住90后:20多岁的基本没有干十天半月就跑

      |      2025-02-21 21:58:37

  凯发k8官网登录vip入口建筑工地留不住90后:20多岁的基本没有干十天半月就跑春运即将到来,这意味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又要再次上演。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运显得格外冷清。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年前4月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3年前,工作在京津冀地区的农民工约有2188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同比下降约1.2 %。工作在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约有4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86万人,人数下降3.9 %。

  用工荒已经是一个持续很久的社会问题了。这里面折射出的另一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年轻一代不再选择工地劳动?工人的接力棒该要交给谁呢?

  《中国新闻周刊》曾经做过一期关于外来打工者的专访,他们采访了一位从事浇筑混凝土业务的工人,刘军。

  刘军今年53岁,来自雾都重庆,现在北京西三坏的一处住宅楼工地上干活。像刘军这种外来务工人员,最怕的就是工地停工。

  然而,这段时间的停工却不是因为天气变化,而是因为缺人——工地上招不到足够数量的工人,只好停工等待,等工人招揽齐全了再重新开工。

  这一来二去,刘军不记得工地在两个月内到底停工了多少次,他开始怀念他还年轻的时候,那时的他还有一帮做工的兄弟。

  大家一起去过西安、宁夏、乌鲁木齐,但如今,兄弟队伍已经越来越小了,大家逐渐老去、成家、伤退,而下一代青黄不接。

  因为招工实在困难,工地上的门槛往往放得很低,与此同时,工人的待遇却在逐年抬高。早些年,工地上还有按搬砖数量计件付钱的活儿.

  但近年来,据北京日报的报道,北京的某段隧道工程每天支付给工人的报酬达到了400—500元。即使这样,工人们还是仅凭自身经验就能判断出来,工地上的年轻人在日渐减少。

  20多岁的基本没有,或者干十天半月就跑,年轻人稀缺,这成了工地老手们对于工地当下年龄构成的共识。

  在北京的工地上,找到一个90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问正在做工的人这里有没有90后,得到的答案大概率会是两种:

  二是猛想一阵儿然后说有!那个谁谁谁就是。90后——这个新生的打工一代,已经逐渐从建筑工地上消失了。

  从美团外卖员到公司小主播,互联网的发展给了90后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在今年的今天,建筑工地干活已经不是外来务工者的第一选择。

  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更多样的就业机会,这些机会时刻着向往自由、独立的年轻人,而建筑工地搬砖则成了一种临时应急的方式。

  因为工地上的工资一般是日结,年轻一代刚出社会,计划往往临时且不长远,于是门槛最低的工地成为了大家的一个临时过渡点,这就造成了年轻人在工地上干十天半个月就跑的现象。

  他们经常询问其他人:能不能帮忙找个更好的活儿?能娶到媳妇的活儿。他们形容自己就像是荒废的庄稼,谈恋爱成婚成了年轻工人生活中最大的难题。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代进城务工的60、70后也承担了很多生活里的负重,从长远来看,农民工进城之后,城市并没有给与他们足够的对于未来生活的保障。

  比如固定的养老金收入、大病医疗险等等,这些造成了工人们只能干一天过一天的窘况,而父辈的辛酸也被90后们看在眼里,为了避免落入同样的境地,建筑工地上的90后自然越来越少了。

  2000年,中国参加高考的人数约为375万人,录取人数约为221万人,录取率约为58%;到了2010年,中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957万人,录取人数657万人,录取率约为68.6%;

  仅仅20年的时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翻了不止三倍, 除了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外,工人家庭的努力也是大学生数量激增不可或缺的原因。

  就像开中餐馆的移民一代一样,大家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绝不想下一代重蹈自己的覆辙。

  每个人都想突破自己的阶级,那么考大学可能就是一条最短、最有效的路,因此,更少的农民工,换来的是更多的大学生。

  一方面是工人短缺出现的用工荒,一方面是大学生激增所导致的就业难,有些人就建议,能不能让大学生投身工地,平衡两端呢?

  这个建议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琢磨却过于简单粗暴了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并不是大学生不愿意吃苦,或者看不起工地上的工作,实际上,这两种身份所需要的的技能是互不匹配的。

  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培养一位工人,同时,他们也无法在短期内胜任一名熟练工人的工作,如果让他们从事简单的工地工作,不仅是一种资源错配,还可能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从长期来看,工人这一职业的行业天花板是很低的,年轻时可以卖力气,衰老时却没有办法更上一层台阶。

  但大学生所面向的工作很多是具有成长性的,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去为社会创造出更新的价值,这正是国家所期待的未来的力量。

  既然大学生没办法补上工人的缺口,那么还有什么手段可以解决当下建筑工地留不下90后这一现实问题呢?

  很多科幻片里出现过AI觉醒的情节,类似于人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导致人类自己的毁灭,这种影片讨论的往往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可能:机器拥有了人类的智慧。

  而在现今的时代,智能机械已经广泛应用在人类的生活中了,比如工地上的智能喷涂车、快递行业的智能分发机,它们作为聪明的机器,节约了非常大的人力成本,使整个工作环节更高效、更安全。

  而未来,我们的机器还有更多改良的空间,长远来看,很多我们现今所面临的用工问题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解决。

  另一个方向,就是讨论农民工问题是否真的走向了终结。其实,农民工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国的一种特有国情。

  根据温铁生老先生的说法,打工者进城是想要更好的生活,这其实是一层非常浅显的逻辑,从本源上来推,这层逻辑是推不通的。

  因为,并非是农民想要在城市里扎根,想要通过务工的方式获得更好的酬劳,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在原来自己的农村家园里生活下去了。

  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我国在发展初期,决定要重点发展城市建设,因此,国家过度地将政策福利、将资本投资倾斜向城市,以完成城市的高速发展为最终目标。

  然而,高速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于是城市将这种代价直接转嫁给了农村。比如向农业征收更高的赋税,将其运用到发展工业上。

  诸如此类的承担转接一旦多了起来,农民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具体的表现就是农民无法靠种地养育家庭,他们必须进城务工——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也是一种实打实的剥削。

  然而负担的转嫁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他们的孩子出生、长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农民工的孩子不再继续做农民工,他们跟上时代,努力向上走。

  农民工孩子的阶层上移,其实是一个错误被矫正的过程,他们的父辈承受了负担转嫁的痛,到了他们这辈,他们在逐渐获得解脱。

  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工地上再无90后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它预示着农民工问题将慢慢消失在历史中,预示着更加平等、更加完善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